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财政金融   71篇
工业经济   49篇
计划管理   286篇
经济学   538篇
综合类   441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267篇
农业经济   950篇
经济概况   5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从定量方面对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农业产业升级贡献结果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方法]构建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江苏省10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年度每个指标权重以及各准则层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值。[结果](1) 2007—2016年江苏省农业产业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2) 2012和2014年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增长最快,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导致该下跌的原因是同时期农业集约型效益的大幅下降;(3)集约型升级和高效型升级对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最大;结构合理型升级发展滞后。[结论]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江苏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文章选取了山西省3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运城苹果、朔州羊肉、晋城大豆)进行研究,通过探索山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进而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目的。[方法]文章运用2005年、2010年、2015年3个时期的数据,首先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3个产业的发展情况,然后运用区位商和集中系数指标、产业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指标分别分析了3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集中化程度和竞争力。[结果]从集中化程度来看,运城苹果产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专业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近几年一直较为稳定,进一步提升空间不大;朔州羊肉产业处于大幅上升阶段,集中化程度明显,且优于专业化程度;晋城大豆产业专业化程度优势优于集中化程度优势,但二者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从竞争力评价角度来看,运城苹果产业已初具产业效率优势且稳定上升,规模优势稳定且变化不明显;朔州羊肉产业具有极高的产业效率优势且高位运行,规模优势稳定且处于成熟阶段;晋城大豆产业正在形成产业效率优势,规模优势近年来稍有下降。从综合比较优势来看,运城苹果产业处于成熟阶段,朔州羊肉产业具有极强的综合比较优势,晋城大豆产业受规模优势下降的影响而下降。[结论]总体来看,3个产业作为山西省的特色农业产业,其集中化程度和竞争力均较高,且具有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区域布局合理,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说,农户、企业等微观主体应该继续发挥产品的品质优势,同时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和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从宏观层面来说,应该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减少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分析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提出促进区域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0—2016年江西省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数据,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不均衡指数和数量类型评价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与发展水平。[结果]江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上呈现聚集型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大型景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休闲农园、观光农园和生态农园等类型为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建设五大主题功能片区,优化多层级交通游线组织,加强城市、景区与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的交通联系,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可以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粮食安全重要保障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却面临着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下降的困扰。文章以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县为研究区,对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研究区粮食产量、地区生产总值、行政区划图层为数据源,构建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主产县2006—2015年间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迁移路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粮食主产县的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整体上皆向西北方向转移,经济重心始终位于粮食重心东南部,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粮食重心,但经济重心的移动方向更稳定。研究区北部的粮食生产地位高于南部,南部的经济地位则高于北部,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相对低于经济发展。(2)两重心整体上虽均向西北方向转移,但具体移动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两者空间重叠性整体下降,变动一致性减弱,空间耦合性变差。(3)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相较于2006年,2015年粮食经济整体协调性进一步减弱,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日趋分散。[结论]建立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是有效可行的,为推动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稳步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 (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提高小麦的技术效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测算小麦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小麦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保障国家口粮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及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和土地质量对小麦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全部样本的技术效率差距较大,规模经营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小农户,农户技术效率最高的种植面积为67~333hm2,代表小麦种植的适宜规模。从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土地质量都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了提高小麦的技术效率,应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深入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修复路径; 实行精准补贴,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耕地后备资源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方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2003年和2015年两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3~2015年期间,山东省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30.81万hm~2,其中可开垦土地减少24.97万hm~2,可复垦土地减少5.84万hm~2。[结论]总人口、文盲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等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变化的显著性驱动因素,并且总人口和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作用最大,受教育程度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次之,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对耕地后备资源变化的影响最小。"宏观统筹协调,异地代补"是解决"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供需不匹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必经之路。但异地代补的数量比例和质量应严格控制,并注重对补充耕地地区的经济补偿和政策倾斜,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探讨其治理和绩效,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及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中权重值大小依次为生态经济(0. 483 9)、生态环境(0. 273 6)、生态人居(0. 137 1)、生态保护(0. 105 4),说明该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等仍有待提高。灰色关联法计算结果表明河北省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畜禽粪便处理率(0. 754),生态经济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0. 624),生态保护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化肥施用量(0. 846),生态人居中关联系数最高的是饮用水合格率(0. 682),而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态保护(0. 724)、生态环境(0. 662)、生态人居(0. 573)、生态经济(0. 543),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仍有很大空间。[结论]研究结果指出河北省北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集与粒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选取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适宜粒度范围并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土地覆被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5年、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安徽省土地覆被的转移数量与方向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栅格大小研究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选取合适的粒度范围;基于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结果](1) 2000—2010年安徽省的土地覆被始终以耕地为主,其次是林地与人工表面;人工表面的增加是建立在耕地面积减少基础之上的,在10年间共有超过3 200km2的耕地转化为人工表面;(2)景观指数存在粒度效应,粒度变化会对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省域尺度下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合适粒度范围为100~125m;(3)研究安徽省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有4个,分别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结论]计算安徽省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0~125m,安徽省的代表性景观指数集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为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